國民黨立委馬文君遭指涉及潛艦國造洩密案持續延燒,立委林俊憲今日上午PO文指控馬文君在總質詢說謊,將直布羅陀GL公司說成「倫敦GL雜貨店」,傍晚又發文稱,馬文君之所以把GL公司推向風口浪尖,是因為她想「魚死網破」,既然自己難以脫身,那潛艦也別想造了,至於全部事情曝光會損害到國防這一點,她根本不會在乎。
林俊憲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幾天大家理解潛艦國造洩密案的來龍去脈後,馬文君始終無法對自己協助外國政府、損及本國利益的動機給出一個合理解釋。因此現在她打算轉移戰場,把原本無關的「GL公司」牽扯進來。
林俊憲說:「關於GL公司的背景,馬文君參加過那麼多次機密會議,應該非常清楚。他們實際的背景和負責工作是高度機密,馬文君正是抓住這一點,吃定政府無法詳細說明反駁才拿來做文章。她或許在國防專業上不怎麼樣,但玩弄保密條款為自己開脫的手法真的很精湛,看來待在外交國防委員會那麼久,還是有學到點東西。」
林俊憲表示,雖然事涉機密無法詳細說明,但他可以說一個故事給大家參考。當年台灣買劍龍級潛艦時,其實不只打算買2艘,但荷蘭在前2艘賣給台灣的消息曝光後,立刻承受來自中國的強大外交壓力,不要說後續艦了,連荷蘭使用的美製魚雷都無法獲得美國許可轉售,只好另尋途徑籌獲武裝。
林俊憲指出,軍方後來轉而透過檯面下牽線,從印尼那邊買到德製或本土技轉生產的117枚SUT魚雷,中國發現後,同樣情況再度發生,他們馬上施壓德國,印尼也因此被德國取消輸出許可,甚至這批魚雷買回來後有近20年未曾公開試射過。「潛艦技術本就充滿敏感性,再加上台灣的特殊國際處境,我們註定不可能透過正規的官方管道來完成潛艦。」
林俊憲強調,關於這家正牌的GL公司,詳細資訊當然不能公開,不過台船和軍方先前曾公開說明過,GL公司有「輸出許可」因此GL的背景根本不是重點,至於怎麼獲得?從哪獲得?甚至來源國官方的態度如何?這些當然不能說,上面的故事應該就可以很清楚說明原因。
林俊憲續指:「所以,馬文君此時又把GL公司推向風口浪尖,想要再複製一次韓國顧問案,這種做法真的是惡劣到極點。甚至我認為她已經打算『魚死網破』,既然自己難以脫身,那潛艦也別想造了,全部一起曝光讓整個後續計畫泡湯,搞不好還能藉此從計畫告吹的龐大風波中趁亂淡出,損害國防又如何?她根本不在意。潛艦國造這案子,說白了就是台灣與盟友間的一場默契遊戲,你不明說、我不明說,也不直接接觸,透過第三方轉一手,在檯面下把一切搞定,那麼中國連施壓都不知道要找誰。」
林俊憲在文末表示:「如果照馬文君這種做法,把本該是檯面下的默契推到輿論焦點,甚至傳到國際上演變成外交危機、害來源國被中國施壓,未來台灣想要獲得高敏感性的武器,誰還敢合作?把一切曝光出來到底圖什麼?我不清楚,但我只知道後果就是危及國家安全,那麼我一定會站出來,把她的手法計謀全部揭穿!」
國產潛艦原型艦「海鯤」艦已完成命名下水儀式,本月開始進行HAT泊港測試,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SAT海上測試,國產潛艦從無到有,克服萬難才誕生的原型艦,理應是國人為之感動,舉國歡騰的喜事,卻被一連串的朝野互批洩密疑雲蒙上陰影,讓國防部長邱國正相當不解與無奈。
潛艦國造是國家的重要政策,雖然潛艦國造的專案小組是由前參謀總長丶國安會諮詢委員黃曙光負責,但邱國正身為國防部長,同時兼任中科院的董事長,朝野立委對潛艦案的責難與批評,全數都要由邱國正來面對及承擔,後面還有更大的難題:潛艦後續艦的量產任務,何時才要啟動?如何啟動?預算要怎麼編?這些難題同樣落在邱國正身上。
面對中國軍事威脅,台灣籌建新型潛艦成立潛艦艦隊,是一條必走的路子,潛艦原型艦已經命名下水,後續量產任務本來就列在國防部兵力整建計畫的重要項目,要不要讓潛艦進入量產,這對邱國正來說,一點都不為難,因為老邱講過,在完成各項測評前不會編列後續艦量產預算,換個角度說,原型艦通過泊港測試與海上測試之後,自然就會進入量產任務階段,前提是要安全無虞丶符合海軍的作戰需求,才能談到後續艦的量產。
邱國正性格上相當務實,做事要按程序走,他在擔任基層軍官時,曾遇有檢調單位在未經通報同意下,想直接進入營區帶走涉案軍人,老邱堅持反對,不讓辦案人員進入營區。他在擔任參謀總長丶國防部長時,也在各方面要求三軍幹部做務實的事,要放心力在落實戰備本務身上,不要花心思在搞務虛的部分。在擔任國防大學校長任內,鼓勵學官花心思在研究學問上,對涉及抄襲丶走偏門的學術論文絕對不予苟同,老邱處事的個性就是如此,一步步務實的走,一切都好辦,所以潛艦後續艦的量產,對邱國正做決定,一點都不為難。
前海軍顧問郭璽與立委之間互控洩密的風波,看似影響了潛艦後續艦的量產計畫,但真正會影響總統府丶國安會丶國防部決策的關鍵,在於美方如何看待丶以及是否支持台灣潛艦的量產規劃,因為潛艦原型艦的關鍵裝備可以在「非常時期」,靠著「非常手段」來獲得,但後續量產型潛艦的需求量更大丶品項又要更新,美方的態度才是取決於潛艦量產計畫能否順利走下去的關鍵。
另一方面,依照軍方規劃,台灣需要8艘新型潛艦,加上2艘經過性能提升的劍龍級潛艦,以10艘潛艦的規模,組成潛艦艦隊,才能因應日益嚴重的台海軍事威脅,潛艦原型艦已進泊港測試階段,這代表著後續7艘潛艦未來將分階段進行量產建造,7艘潛艦連同重型魚雷丶潛射飛彈的籌獲,預算規模預估達到2500億左右。
邱國正身為國防部長,有責任預先規劃潛艦量產計畫要怎麼走,這也是邱國正為難之處。如果是以跨年期預算分年編在年度預算中,是否會產生預算的排擠效應?如果是採特別預算來編,也要考慮財源要如何處理,以及接二連三提出軍事特別預算,朝野立委能否接受?
台船的潛艦專用生產廠房,若將量能放到最大,其實可以容納3艘潛艦同時作業,以更嚴格丶精確的說法,是可以同時建造2艘潛艦丶及1艘潛艦的維修作業。對潛艦後續艦的量產任務而言,本來就會以分批次方式進行後續7艘潛艦的生產,批次例如2+2+3丶2+3+2或是3+2+2,以台船潛艦專用生產廠房的量能來計算,若後續艦僅先生產1艘,其實對潛艦量產的時程及廠房量而言,有點浪費又不符台海當前安全威脅情勢,未來會如何以最佳方式來分批次進行潛艦量產,同時也是讓邱國正及海軍高層費盡思量的所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