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21日發布公告,明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的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協議稅率。中國終於在認定台灣涉及關稅壁壘後,正式展開了貿易報復措施。台灣行政院則呼籲對岸停止片面政治操弄,並稱,有關中止部分石化產品關稅減讓,對台灣的衝擊與損害仍在可控範圍。
中國商務部這個月15日公布台灣對大陸貿易壁壘的調查結果,認定涉及貿易壁壘,傷害了中國大陸的企業。六天後,也就是本周四(21日),中國大陸終於開出第一槍,宣布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的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協議稅率。
這個意思是,台灣輸往大陸的12項石化產品,因為ECFA而降為零的關稅,明年一月一日起,優惠措施不再,一律恢復原有稅率。這意味着台灣這些石化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成本將會升高,對台灣的經貿發展將造成一定程度衝擊!
不過台灣官方對於大陸的貿易報復措施似乎並不在意。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21日在行政院指出,經過評估,中國大陸片面中止部分石化產品關稅減讓,目前對台灣的衝擊應在風險可管理,損害可控制的範圍。
台灣經濟部國貿署更發布新聞表示,這種經濟脅迫行為,成效相當有限,原因有三個。
一、這12項受影響產品將回歸最惠國稅率,這些產品今年1到11月對中國出口金額約為18億美元,占對中國總出口金額只有1.3%,其中絕大多數、約16億美元的商品稅率將變成1%或2%,且多數是台商在中國設廠所需要的上游原料。
二、今年1到11月台灣對中出口佔整體出口比例,已由過去四成以上降低到約35%,其中強勢的半導體產品更佔五成以上,近九成是加工組裝後另外銷往世界的中間財,顯示台灣近年來的產業發展、全球布局已經可以看出成果,也讓中國這次片面行為對台灣的出口影響非常有限。
三、今年台灣整體石化業對中出口原本就衰退三成以上,主因是中國石化業大量擴產,自身產能陸續開出,加上中國經濟復蘇緩慢,使得中國已成為全球石化業的紅海市場,台灣的廠商本來已啟動全球布局、發展差異化商品,經濟部也會提供政策工具,協助業者。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台灣外交部也跳出來對中國展開批判。台灣外交部說,12月15日中國商務部提前公告調查結果時,國台辦指稱「民進黨當局」措施違反義務,同時雙方「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協商解決經貿問題。」台灣外交部指出,中國質疑特定政黨,鼓吹不被多數台灣人接受的特定政治主張,是明目張膽地公然介入台灣選舉。
台灣外交部還呼籲國際社會,注意跟中國經濟互動的風險,因為不只台灣,任何民主國家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詹志宏則說,當初ECFA協議有提到必須建立爭端解決機制,不過那時候來不及建立,雙方約定可以先循「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協商個案解決。後來中國大陸片面中斷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運作,既然現在國台辦再度提出ECFA機制,只要中共願意不預設前提,他說,隨時可以啟動這樣的機制來解決爭端。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也指出,因為ECFA項目佔台灣整體出口低於4%,這12項佔比又更低,因此衝擊有限,他認為,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也不會因此改變,還是會超過3%左右。
儘管台灣官方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但受到直接衝擊的台灣石化公會則指出,由於石化產業的原料在製程上互有關聯,因此中國雖僅中止12個稅目進口產品優惠關稅,但對台灣石化產業的影響是一連串的,衝擊遍及上下游產業鏈。
尤其台灣必須與日本、韓國等亞洲周邊國家競爭,但競爭對手有其他自由貿易協議(FTA)的優勢,因此失去ECFA的關稅優惠後,恐怕會使台灣石化產業的處境更加艱難。
這十二項石化產品是中國大陸報復措施的全部?還是只是開頭?在台灣大選投票日只剩22天的此刻,中國的報復措施會不會擴大?會不會對台灣的選舉結果產生影響?不妨拭目以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