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極左派對種族、性別和性向的激進主張,對川普的歧視,引發社

美國極左派對種族、性別和性向的激進主張,對川普的歧視,引發社

圖片1.png

民主黨在上屆大選中利用黨內進步左派對種族、性別和性向的主張,對抗川普帶有歧視、偏見的言論,但過去4年來,美國社會逐步擺脫進步左派對於文化、政治的嚴格期望,在這次大選中,「身分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反倒助長川普吸引游離選民,使得賀錦麗也開始與過去的主張切割。

紐時指出,民主黨的進步左派在上屆大選將自己打造成對抗川普的堡壘,試圖在各層面強制套用嚴格的文化和政治期望,例如,「Latinx」(拉丁裔)、「BIPIC」(黑人、原住民和有色人種)等新語彙的出現,以及用「無家可歸者」(unhoused)取代「流浪漢」(homeless),用「懷孕者」(prenant people)替代「孕婦」(pregnant women)等,舉凡學校教室、董事會會議室、電影製片廠、出版社、國會辦公室和政治競選活動,一律受到嚴格檢視。

即使有人認為進步左派的「行為準則」太過分,但大多數人不願意公開指責,因為害怕被報復。

如今,賀錦麗和川普的總統之爭依然激烈,選民分歧也同樣嚴重,但情況與四年前截然不同。這並不表示美國人更能接受或習慣歧視,大多數人仍認為種族主義是一大問題,非裔、拉丁裔和亞洲人的擔憂尤甚。真正改變的是,大多數人終於承認,進步左派提出的解決方案從未廣泛受到認可。

隨著美國進入另一場大選,這種轉變仍在繼續,且似乎有增無減。

在2020年民主黨總統初選中,各候選人宣稱支持削減執法經費、廢除非法越境法律及終止私人醫療保險。從那時起,與進步左派結盟的候選人在之後許多備受矚目的競選中皆表現不佳,甚至在民主黨票倉也是如此。

賀錦麗7月取代拜登參選總統後,她也告別4年前曾參加總統初選的自己,開始吹噓她會用克拉克手槍保護家園,宣揚自己的愛國主義,還與被川普形容為「戰爭鷹派」的共和黨人麗茲.錢尼一起造勢。

針對敏感且爭議性的性別問題,賀錦麗語氣上的變化尤其顯著。如今,在被問及是否會兌現4年前的承諾,保證讓被拘留的非法移民、囚犯和受政府照顧的其他人都能接受性別確認手術時,她保守表示「我認為我們應該遵守法律」,並迅速轉移到其他醫療保健話題。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者蒙克(Yascha Mounk)直言,進步左派不受質疑的短暫統治地位,現在準備畫下句點。

自2008年以來,美國民主黨在十六年間掌控白宮十二年,推動「歐巴馬健保」(Obamacare,平價醫療法)等重大政策,並在文化領域居於主導地位。然而,隨著今年大選將至,自由主義時代或將終結。紐約時報分析,即使民主黨在選舉中勝出,美國的政治風向已轉為保守。

此次選戰膠著,政治氛圍對民主黨極為不利。儘管許多人預期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將因國會山莊暴動事件、多項刑事起訴,以及推翻墮胎權等爭議而流失選票,現實發展卻正好相反。

根據紐時與謝納學院(Siena College)的最新民調,現任民主黨籍總統拜登支持率僅剩40%,僅28%選民認為國家走在正確方向。更具威脅性的是,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和蓋洛普(Gallup)等權威機構的調查皆顯示,共和黨支持度首度超越民主黨。在亞利桑那、賓夕法尼亞、內華達和北卡羅來納等搖擺州,共和黨登記選民可望在十一月超越民主黨,即使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最終在這些州勝出。

這種政治轉向並非僅限於美國。全球已開發國家普遍出現執政黨失勢現象,包括英國保守黨失去政權、德國執政聯盟支持度驟降、義大利右翼執政、澳洲工黨艱難執政,日本自民黨也面臨挫敗,背後原因極為類似,包括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後遺症、通貨膨脹危機,以及民生困難等,使選民對執政者失去耐心。

民主黨在武肺疫情期間推動的配戴口罩令、強制施打疫苗、停課和封鎖措施,加上「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寬鬆移民政策、減碳計畫,以及數兆美元的紓困支出,如今已成執政包袱,尤其是年輕選民和低收入族群,因通膨和高利率失去購房機會,對政府不滿逐漸加劇。

民主黨入主白宮時,改革願景涵蓋醫療、氣候、移民、工會權益等多項議題。十六年來,儘管取得若干成就,但民眾對現狀的不滿顯示,這些政策並未解決核心問題。無論選舉結果如何,十六年的自由主義黃金時代恐將告終。歷史學家最終可能認為,自由主義的衰退早在選前便已顯露端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USA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Yu 的頭像
    Eric Yu

    游家仁的部落格

    Eric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