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政府抗議中共外交部杜撰日本首相講話內容後,日本海上保安廳也公開揭露中共海警局公告造假。與此同時,自衛隊聯合作戰司令部正式掛牌成立。分析指,日本一改往日沉默,開始學著公開抗議中共,並公開力挺台灣。
22日,日本外務省官網刊載表達日本政府觀點的文告,要求中共外交部官網刪除石破茂與中共外長王毅在東京會面時所說的日本「尊重中方闡述的立場」這句話,因為首相「沒有說過那樣的話」。
24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在記者會上再次表達上述立場。
在中共外交部官網上,這句話未被刪除。至於中共堅持不改的原因,日本《讀賣新聞》的報導指,中共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3月24日的記者會上辯稱,國與國之間交往,尊重相互立場理所當然。所以,他理解在這一重要會議上,雙方都表達了這種立場。
中共多年來一直在與日本有爭議的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海域搞「巡航」,宣誓主權,被日本視為「入侵」行為,因而成為日中關係中最為敏感、棘手的問題,也是影響日中關係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海上保安廳3月24日宣布公告,中共2艘入侵日本尖閣諸島領海的海警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廳驅逐出。
日本海上保安廳表示,3月21日凌晨1時55分左右,中共2艘海警船隻,跟隨日本漁船進入尖閣諸島南小島附近領海,最多時有4艘船進入領海。3月24日上午10時5分,日本海上保安廳第11管區的海上保安本部證實,已將其驅逐出領海。
中共的海警船隻,都搭載有機關火砲,在日本領海逗留時間長達92小時,刷新了逗留時間最長紀錄。迄今為止,入侵時間最長的是2023年的80小時36分鐘。
日本政府認為,中共在與他國有爭議的領土問題上,一直實施「切香腸戰術」,一點點蠶食,通過疊加既成事實而強化其有效支配。此次,中共海警船艦在尖閣諸島領海逗留時間超過以往,被認為是其戰術的一環。
就在日本海上保安廳發布公告的同一天(24日),日本醞釀已久的自衛隊聯合作戰司令部(統合作戰司令部)正式掛牌成立,首任聯合作戰司令由59歲的空軍上將南雲憲一郎(Kenichiro Nagumo)出任。
南雲憲一郎在記者會上表示,將在前輩們打下的基礎上穩步前進,邁向新的歷史。
他曾是日本航空自衛隊F-15戰機飛行員,在軍事航空界表現出色,因此被派到「飛行指導組」任教,教授飛行員飛行戰術。
除了陸、海、空作戰外,南雲憲一郎對太空和網路作戰等也十分了解,2023年3月他被任命為聯合參謀部副總監,協助聯合參謀長,負責聯合作戰指揮部籌備委員會工作。
他的座右銘是唐末僧人雲門文偃的那句「日日是好日」,藉此希望保衛日日和平安全。
對此,日本輿論認為,持有統合作戰能力是日本多年來的課題。此次自衛隊聯合作戰司令部的成立,將使日本自衛隊的遏制力與應對各種時態的能力提高。同時,日本應理解日美軍事同盟的重要性。
日本防衛省在掛牌成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三天前,傳出一個備受輿論關注的消息:日本自衛隊前統合幕僚長(相當於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岩崎茂(Shigeru Iwasaki),日前已就任台灣行政院政務顧問,任期1年。
岩崎茂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飛行員出身,擔任過航空總隊司令、航空幕僚長及統合幕僚長。擔任過日本自衛隊最高軍職的人士在台灣政府中任職,被認為極不尋常,體現了台灣政府希望在安全保障方面與日本加強合作,共同對抗來自中共的軍事壓力。
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通過並頒布了修訂後的《國防部組建法》,其中包括建立一個常設機構「聯合作戰司令部」,以集中指揮陸海空自衛隊。 「聯合作戰司令部」有望作為協調窗口,提高美日軍隊的聯合作戰能力。
聯合作戰司令部計劃於2024財政年度末在東京市谷成立,編制為240人,將負責指揮包括陸、海、空以及太空、網絡和電磁波領域在內的綜合作戰行動。
2006年,自衛隊成立了聯合參謀本部,負責協調陸海空自衛隊的行動。三軍的最高長官——聯合參謀長除了需要輔佐防衛大臣制定戰略,還負責作戰指揮。但現在作戰指揮將交由聯合作戰司令官負責。聯合作戰司令將與陸海空三軍參謀長同級,在與美軍協調的基礎上指揮作戰。
在成立之前,防衛大臣木原稔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了設立 「聯合作戰司令部 」的意義,稱這將能夠實現部隊的日常集中指揮,並能更迅速地根據形勢和局勢發展構建更靈活的防衛體制。
日本政府2022年末通過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份安保文件決定擁有反擊能力(敵方基地攻擊能力)。然而,反擊能力的運用離不開美軍的合作,包括攻擊目標的設定。因此,與美軍在指揮控制等的作戰合作在未來將變得更加重要。
在今年4月的日美峰會上,兩國已同意加強各自部隊的指揮和控制功能。上週四(5月2日)於夏威夷舉行的日美澳菲防長會議上,日美雙方再次確認將加強美軍與自衛隊之間的互操作性,以應對台灣海峽及周邊地區的突發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