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丹福大學校刊「史丹福評論」調查報導揭露中共在校內從事情報蒐集手法,目的在於美中競逐全球科技領域霸權之際,大量轉移史丹福大學這類學術機構研究成果和技術,做為拉下美國科技尖端主導地位的策略之一。
揭露案例之一為化名查爾斯.陳的男子,透過社群媒體試圖與數名學生建立關係,包括從事涉中敏感研究的學生安娜。查爾斯的提問從起初「是否會說中文」,到後來漸趨詭異,例如鼓勵安娜到北京旅遊並聲稱支付旅費,還建議入境中國時間。
令安娜警醒的是,查爾斯還提及她從未向對方揭露過的資訊。經調查發現,查爾斯與史丹福毫無關係,且假扮該校學生數年,在網路上變換姓名和身分,鎖定研究與有關中國議題的女性。據協助安娜的中國專家判斷,查爾斯可能是中國國安部特務,負責辨識史丹福學生中的中共同情者並蒐集情報。
史丹福校內的中國間諜活動已不是秘密,願意陳述中諜行動的教授、學生和研究員,多半不願曝光。調查指出,跨境打壓、6400萬美元的中國資金及種族資料蒐集的指控,在史丹福陷入一種普遍的沉默風氣。然而,在採訪調查後,史丹福評論直言,中國共產黨正在史丹福精心操作廣泛的情報蒐集活動,簡單地說,「史丹福存在中國間諜」。
有中國專家指出,史丹福校園內的中國留學生約有一一二九名,部分經挑選過的人員積極向中共回報訊息。根據「中國國家情報法」,中國公民無論身在何處,都得配合國家情報工作。專家分析,中國國安部利用不隸屬於情報社群的公民來取得敏感資訊,為「非典型情蒐」,不必然是要竊取機密文件,而是無聲地探出美國創新背後的技術和知識。
今年夏天,一名自稱「查爾斯‧陳」(Charles Chen)的男子以假身分接近學生,自稱是史丹福人,主動提出支付旅費邀請他們訪華。調查發現,他掌握了部分學生的私人信息,並強制使用微信聯繫。經報警查證,此人根本不是史丹福學生。
有中國問題專家協助調查,指出這人極可能是中共國安部派出的情報人員,其目標明確:尋找不排斥中共的研究者,套取信息,特別針對女性。
《史丹福評論》指出,這類事件並不罕見。多名匿名受訪者稱,中共在校內建立了一套「眾包式」情報系統,利用普通學生收集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研究領域的核心技巧,包括研究方法和軟體使用等「訣竅」。
美前國家安全官員馬修‧特平(Matthew Turpin)和前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曾指出,中共對美國高校的學術竊取,已構成「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財富轉移之一」。
調查還提到,部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因受到中共《國家情報法》約束,被要求配合情報工作,甚至定期向駐美使館匯報研究進展。有學生透露,一旦拒絕,家人可能會在中國遭到財政與政治打壓。
目前史丹福在校中國學生超過1100人,其中不少人接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資助,面臨被監控與操控的風險。
報導也回顧了2020年的陳松(Chen Song)案。這名中共軍方背景的訪問學者在斯坦福從事研究,被FBI指控隱瞞真實身分,並向中共匯報研究成果,是中共滲透美國高校的典型案例。
多位教職員和學生告訴《史丹福評論》,由於擔心遭到報復或被貼上「種族歧視」標籤,很多類似事件從未公開。史丹福校方通常低調處理,僅在極端情況下才報案。
這項調查歷時九個月,採訪了超過12名教職員、現任與前任學生,以及專研中共間諜策略的獨立專家。
《史丹福評論》呼籲,不應因種族問題而放棄對學術安全的調查。文章警示,如果美國想保住科技領先地位,就必須正視中共對大學研究系統的滲透,保護學術自由與機構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