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共新任駐美大使謝鋒週二(5月23日)抵達紐約,並表示,將尋求加強中美交流與合作。謝鋒上任正值中美關係持續惡化之際,他承認兩國關係面臨嚴峻挑戰。

謝鋒週二抵達紐約市的約翰·肯尼迪國際機場後說,「我們希望美方與中方共同努力,加強對話,管控分歧,擴大合作,使我們的關係重回正軌。」

美國國務院對謝鋒抵美履職表示歡迎。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Matthew Miller)說,期待與謝鋒大使及其團隊合作。

「正如我們在多個場合所說,我們仍然致力於維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溝通渠道,以負責任地管理競爭。」米勒說。

謝鋒上任駐美大使的大背景是,中美關係因貿易、台灣問題和中共間諜氣球等一系列事件,經歷了「自由落體式下滑」,處於50年來最糟糕狀態。

謝鋒週二承認,兩國關係面臨「嚴重的困難和挑戰」。

59歲的謝鋒在履新職之前擔任中共外交部副部長,負責監督對美政策。

最近,兩國高層進行了多次互動。包括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維也納和中共最高外交官員王毅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八個多小時會談;美國駐華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分別和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以及中共外交部長秦剛會面。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報導,前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台灣和蒙古事務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說,謝鋒上任的時機「指向(雙方關係將)解凍……但既不會逆轉也不會阻止雙方走上『去風險化』道路」。

謝鋒處事圓滑。《華爾街日報》此前報導說,謝鋒是中共戰狼楊潔篪的門生。據見過謝鋒的人透露,他低調而謹慎。通訊諮詢公司「FGS Global」的諮詢合夥人、在中國事務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前美國外交官威廉‧克萊恩(William Klein)說,謝的語氣和音調取決於「關係的整體氛圍,最高外交政策領導層確定的優先事項,以及環境、聽眾和時機」。

謝鋒有諸多的戰狼式外交記錄。在此前擔任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期間,謝鋒譴責外國對香港警方在2019年鎮壓親民主抗議者的批評,並指控抗議活動背後有「外國勢力」;謝擔任外交部副部長期間,在2021年7月與美國副國務卿溫迪‧舍曼(Wendy Sherman)會面時給了舍曼一個所謂的美國錯誤行為清單,並譴責美國政府在實施「危險的政策」。

克林頓政府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Shirk)說,戰狼外交在華盛頓不受歡迎。

七國集團(G7)峰會日前發表的聯合公報引發中共強烈反彈。分析認為,此公報前所未有地針對中共,對中共提出警訊,即西方國家對中共的警戒已到了最高點。

G7廣島峰會的領導人聯合公報5月20日下午發表。公報在台灣、新疆、西藏、香港與南中國海等問題上,再次作出明確表態,表示必須確保主權、領土完整、和平解決爭端以及基本自由和人權等共同原則等,均觸及中共設的紅線。

中共外交部表示「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嚴正交涉」,稱G7「執意操弄涉華議題」,要求七國集團「反躬自省,改弦更張」。

七國集團(Group of Seven),包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七個發達工業國家會晤和討論政策的論壇。今年還邀請了韓國、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參加。

專家:G7公報前所未有地針對中共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楊永明22日對大紀元表示,G7公報有幾個亮點,第一,從兩年前開始主動提到中共之後,G7今年的廣島公報算是相當全面地從經濟、金融、軍事、核武、台海、南海等各個方面針對中共,提出的一個警訊。

雖然G7強調對華政策不是一種敵對行為,也要與北京合作,同時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是,楊永明說,「前所未有的這種針對性,我想它呈現的就是整個G7國家,西方國家對於中共的警戒已經到了最高點。」

楊永明認為,第二個亮點是,整個G7的主導其實還是以美國為主,「一些用語其實跟美國白宮、拜登政府一直以來的一些政策論述十分接近。因此呈現的是美國非常強烈的態度。」

「當然加拿大、日本、英國的支持度比較高,法國、意大利跟德國目前比較不那麼確認,所以G7的通過不只是對中共施壓,也是對歐洲國家特別是歐陸三國採取的對華政策施壓。」

他認為,美國可能會以G7的聲明為基礎,營造一個全球輿論對北京提出警訊的氣氛。

此外,楊永明說,G7公報是在拜登的第一任當中,對中共政策最強烈的反制闡述。

「基本上美國已經把北京視為未來十年的主要競爭對手、對抗對象,甚至是敵人。從地緣政治和經濟的角度,要去壓制中共的挑戰,然後保持跟強化美國自己本身的供應鏈安全穩定和競爭力。」

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李正修22日對大紀元分析,因為主辦國是日本,所以這次岸田文雄也特別把中共的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對外影響也視為這次G7的一個重點,「所以即使在七國領袖碰面之前,不管是岸田跟拜登的會面,或是岸田跟英國首相的會面,甚至於G7後召開的一個四方對話,重點之一都把中共視為他們未來最重要的競爭對手。」

大紀元專欄作家王赫22日也對大紀元表示,這一次G7會議,西方對中共態度空前的團結一致,力度也空前強大,這是對中共進行了最強烈的譴責,歷史上從來沒有的。

分析:對於中共的野心各國看法趨向一致

王赫說,G7過去幫助美國取得了冷戰勝利,但是冷戰結束後,其影響力日益下降。到了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這些國家都遭受沉重打擊,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G20取代G7成為全球主要的經濟論壇,給了中共進入國際政治經濟中心、掌握國際金融權力的機會。

但是,「這三年,拜登政府重振了G7的全球領導力,重新走向復甦,這個勢頭已經非常強盛。他們相互之間在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上形成了統一立場,進行了戰略協調和政策協同,在這次G7會議上表現得很明顯。」

李正修認為,相信習近平在這一年多來看到各國對於對於俄羅斯的反制,應該得到一些教訓。

他強調,「大家有共識,希望能夠引導中國(中共)接受現行的整個國際秩序,如果你不願意接受,各國當然就會採取一致的立場來反抗、反制你的破壞行為。」

「各國對於中共的野心其實看法趨向一致,只是各國應對的程度會有不同。」李正修認為,其實西方國家也在尋找如何跟北京相處的模式,大家都不希望把關係鬧僵,「王毅(近日與沙利文的)談話也不像去年楊潔篪那麼強硬。」

G7公報譴責中共,國際上圍堵中共態勢的形成,對中共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壓力。

李正修認為,西方國家本來對於共產制度就不抱持任何的期望,只是習近平以前的領導人「至少當時他們的對外態度還算是溫和,所以西方國家也願意跟中國進行交往,也希望這樣的交往改變中共對外行為,可是這樣的期望沒有辦法在習近平身上落實。」

李正修強調,習近平基本上是一個非常強硬的共產主義者,或是強硬的獨裁者,引發各國團結起來來對抗,這當然是習近平自己對外政策的失敗。

王赫認為,習近平現在不會跟西方攤牌,他知道西強東弱,總體上會避免攤牌,但是在國內對社會控制方面會採取更強硬的高壓政策。

他說,中共對整個社會的控制極端化、強化。在這個基礎之上,閉關鎖國,為與西方脫鉤做準備。

過去三年,中共簽發的護照很少。雖然1月8日調整了出入境政策,但人員流動很少。王赫認為,中共正在有意的在各個方面不動聲色地在進行與西方脫鉤,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在人員脫鉤,這個政策它會長期做下去。

王赫說,中共預備脫鉤,是在必要時閉關鎖國,對內嚴加控制,維護自身統治。而西方準備脫鉤,一是降低風險和降低依賴度,二是不讓中共通過中西交流而強大起來,不想養虎為患。

李正修認為,接下來可以拭目以待,看看習近平當局在死胡同裡走不下去怎麼辦?不改變,在內外夾擊下,他不見得坐得穩、繼續掌權下去。

日本駐華大使21日回應中共外交部抗議時也表示,如果北京不改變行為,那G7就提及共同關切,將來也可能不會變;如果中方要求不提及這些關切,首先應該採取積極的應對措施。

王赫也說,習近平當局能走的路越來越窄,已經無路可走了,中共將自己逼上絕路。

id13379237-000_9RQ4CU-.jpeg

id13998507-EpochImages-8327240413-US-Flag-Capitol-600x400.jpeg

id14000695-GettyImages-1256224287-600x400.jpg

id13961843-Xi-Jinping-Putin-GettyImages-1248967076-700x420-600x400.jpg

id13851421-GettyImages-934880582_light-600x400.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美關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 Yu 的頭像
    Eric Yu

    游家仁的部落格

    Eric 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