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EU)今天與日本在布魯塞爾召開高峰會後,宣布徹底解除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福島核電廠事故後,對福島縣水產品等實施的進口限制措施。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歐盟27個成員國預料於8月起陸續解除對福島縣水產品等的進口限制措施。
雙邊峰會結束後,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同宣布這項消息。
岸田文雄表示,徹底取消進口限制措施,將極大程度幫助受災區的復興與重建,他對此表示高度讚揚與歡迎。
范德賴恩表示,廢除限令是基於最新科學證據所做出決定。
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小野日子在峰會召開前向記者表示,「這是來自歐盟方面一個很棒的支持信號」。
位於日本東北海岸的福島第一核電廠2011年在311大地震遭到強震與海嘯衝擊,引發多個反應爐核心熔毀的重大核災。歐盟自此對進口日本食品實施限制措施。
依照現有規定,部分日本食品必須出示放射性銫同位素未超過容許上限的憑證,才能輸入歐盟。適用於來自福島等日本10個縣的野生菇類、部分魚類和水產品,此外如宮城縣的筍子也受規定限制。
其他日本食品則必須證明並非來自這些指定地區,才能進口歐盟。
福島核災近11年,各國大多解除日本食品的區域管制,台灣將依據國際規範改採風險管理,解禁福島5縣食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分析,台灣的檢驗把關仍比國際嚴格,輻射超標的「核食」不會進來。
陳吉仲進一步說明,台灣對乳及乳製品、嬰兒食品、飲料及包裝水、其他食品等,有關碘131、銫134、銫137的輻射檢驗標準(每公斤10到100貝克不等)。
比起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每公斤100到1000貝克不等)、歐盟(每公斤150到2000貝克)、加拿大(每公斤100到1000貝克)、美國(每公斤170、1200貝克),陳吉仲說,「台灣幾乎是全世界最嚴格。」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統計,過去10年台灣累計檢驗18萬件進口日本食品,輻射檢驗全部符合標準;其中僅236件檢出,檢出率0.13%,並未輻射超量。陳吉仲說,即便合格,仍請業者退運或銷毀,「根本沒有超過檢驗標準的核食進來。」
由於日本政府也在境內管制輻射污染食品,並接受外國檢視,對於核災陰影下的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當地生產上市的食品是否安全,台灣曾派人前往日本調查,實地取樣檢驗高風險食品,一探究竟。
陳吉仲說,台灣專家2018年在福島5縣檢驗樣本數301件,驗銫134、銫137的檢驗項目都符合標準,當中僅40件樣品微量檢出,主要是野生香菇占30件。2019年再採樣31件,驗鍶90,均未檢出。
日本農林水產省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在55個國家/地區中,大多數已對稻米、蔬果、茶葉、藥用植物、牛奶及乳製品、肉類、水產品、加工食品等8大類日本食品解除進口禁令。
根據這份報告,陳吉仲說,截至2021年10月,只剩台灣跟中國仍對這些日本食品採取區域管制,台灣管制福島等5縣產地的上述食品輸入,中國大陸則管制範圍達福島周邊10縣。
放眼國際間,陳吉仲說,已有41國完全解除日本食品區域禁令;歐盟27國、英國、冰島、挪威、瑞士、列茲敦士登法屬波利尼西亞、印尼、俄羅斯要求部分產品檢附輻射檢驗合格證明;另外,韓國、澳門、香港禁止部分品項輸入,韓國主要禁止含福島等8縣水產品及茶葉。
陳吉仲說,很多國家管理日本食品根據土壤、空氣、水文等輻射污染路徑,對輻射殘留高風險產品做務實、科學、專業的處理。相形之下,台灣長期採取「區域管制」,只針對福島與下方的4縣,北邊的宮城縣反而沒有,「不是一個非常科學的做法」。
他舉例,美國早就對日本食品解除區域管制,採取邊境抽驗及境內例行性抽驗,之後逐年參照日本國內管理調整高風險管制品項;去年9月22日起,解除對日本境內管制流通品項(14縣特定食品)的輸入管制。
他再舉例,歐盟已解除日本食品區域管制,逐年放寬福島等數個縣產品輸入,例如群馬縣部分水產品,岩守、茨城、櫪木、千葉、宮城5縣的所有水產品,以及福島的大豆,2019年11月起不需輻射合格證明,2021年10月10日起,福島等6縣人工栽培香菇也免除此項證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