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美東時間2日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其中台灣將被美國課徵32%關稅。消息一出,引發市場關注。對此,資深投資人表示看法,稱美國對台灣徵收32%關稅,但更嚴重的是泰國36%以及越南 46%,並要投資朋友未來要小心多數產能在東南亞的公司,「比預想的更糟糕」,這是多數人對川普關稅重拳的看法。川普不但會對所有國家徵收10%「基準關稅」,還會對美國貿易逆差大的國家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於4月9日生效。其中美國對台灣徵收 32%關稅,但更嚴重的是泰國36%,以及越南46%。
過去多年來許多台灣廠商,紛紛從中國撤資,並將產能轉移到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地區,甚至還持續擴大產能,將東南亞視為主要生產基地。因此未來投資要小心多數產能在東南亞的網通、製鞋族群等。
但儘管如此,白宮聲明指出,對於加拿大與墨西哥,符合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的商品將持續獲得關稅豁免。此外,部分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約束,包括鋼鋁製品、汽車零組件、金、銅、藥品、半導體與木材等。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進口商品加徵「對等關稅」後,4月3日亞洲股市與匯市隨之下挫,美股期貨也同步走低。
分析師表示,本次亞洲國家面臨的關稅規模,比市場預期更大,可能對地區經濟增長造成衝擊。
週四早盤,泰銖與人民幣均下跌約0.7%;對經濟增長高度敏感的澳元與新西蘭元也下跌約1%。澳洲與新西蘭的債券價格上揚,顯示投資人轉向避險資產。
在川普宣布對日本加徵24%的「對等關稅」後,東京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一度下跌超過4%,隨後跌幅略有收斂,下跌2.6%。
中國再額外被徵收34%的關稅,若加上既有措施,其關稅總負擔將達到64%。亞洲貨幣將面臨拋售壓力,因為在加拿大與墨西哥之後,亞洲始終是這波政策中影響最深的地區。
「對等關稅」,仔細觀察各國稅率不一,但被認為讓中國繞道洗產地的東南亞國家,普遍落在35%之上,當中又以柬埔寨最高、達49%。
綜合媒體報導,專家認為,從這份關稅清單數字裡看到,幾乎東南亞國家幾乎全面被課徵重稅,疑似是川普全面圍堵洗產地效應,疑似是將中國可「洗產地」的國家全封死。
美國對東南亞的對等關稅裡,柬埔寨達49%、位居第一,依次分別為越南46%、斯里蘭卡44%、孟加拉37%、泰國36%、中國34%,台灣位列第7、為32%。
市場認為,川普在對等關稅上所制定的不同數字,顯示他在中美貿易角力上的策略。
美國宣布,將自即日起,對所有外國製造的汽車徵收25%關稅,以解決影響美國「工業基礎」並危及國家安全的問題。
汽車關稅公告更新了近150個汽車零部件類別,這些類別將從5月3日開始徵收關稅,即啟動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一個月後。
這份需要徵收關稅的汽車零部件清單包括發動機、變速箱、鋰離子電池,還有其它主要部件的關稅代碼,以及輪胎、減震器、火花塞線和剎車軟管等較便宜的零部件。
值得注意的是,該清單還包括汽車電腦,且隸屬於四位數電腦關稅代碼下,該四位數關稅代碼包括所有電腦產品,筆記本電腦、台式電腦和磁盤驅動器。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該類別在2024年的進口額為1,385億美元。
不包括電腦這一類別,美國汽車和零部件進口總額為4,596億美元。但汽車電腦是每輛現代汽車和卡車(包括電動汽車)必不可少的部件,價值目前尚不清楚,因為汽車電腦沒有單獨的關稅代碼。
受第232條國家安全關稅影響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不會被徵收單獨的基準關稅或對等關稅。換句話說,汽車關稅不會疊加在4月5日開始的新對等關稅之上。
白宮指示商務部在90天內建立流程,讓國內生產商可以要求針對其它進口零部件徵收關稅,關稅清單中可能會添加更多零部件。
通知稱,對於符合《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原產地規則的車輛,進口商只需對訂單中非美國部件支付25%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