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智庫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在被迫從美國、中國對抗之間選擇一方的情境下,逾半數的東南亞受訪者偏好與美國結盟,比率為52.3%比47.7%,一反去年的調查結果。
由星國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發布的「2025東南亞態勢報告」,自一月三日至二月十五日,針對東南亞十一國共2023人進行調查,分析東南亞對美中兩國的觀感與信任度。在被迫選邊的情況下,去年的調查結果是50.5%選擇中國,49.5%選擇美國,為自2020年調查以來,中國首度超越美國。
對大國與區域組織的信任度方面,最信任前四名分別為日本、美國、歐盟與中國,當中47.2%對美國表示信任,中國為36.6%。有過半民眾認為,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東協)應「強化自身韌性和團結以抵抗兩大世界強權的壓力」。
涵蓋六.八億人口的東南亞在美中競爭關係中越趨重要。此次調查首次納入東帝汶,該國冀望今年取得東協完整會員資格。報告指出,越南和菲律賓對美國的支持尤其強烈,「可能是受到與中國發生中的南海領土爭議,以及與華府茁壯中的安全夥伴關係所驅動」;中國的有力支持者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汶萊和寮國。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的上任進一步強化東南亞對白宮的信心,亦有過半受訪者擔憂其難以預測的特質,會對美國參與東南亞區域事務增添不確定性。調查發現,東協民眾最關切的前三大地緣政治議題是南海局勢(51.6%)、全球電信詐騙(48.1%),以及美國新政府(46.9%)。
曾任白宮國安會亞洲資深主任的澳洲智庫「美國研究中心」(USSC)執行長葛林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出沒有單一強權主宰東南亞,此現象可視為東協的外交成功,也清楚揭示若欲提升東南亞關係,北京需要和平地解決南海衝突,華府則需要對國際法和制度展現尊重。
不過,在政治與戰略領域上,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仍領先美國,經濟領域更是大幅領先。在東帝汶以外的東協十國中,56.4%受訪者認為,中國對東南亞具有最大經濟影響力,擔憂程度雖然比去年略減,仍達61.9%,其中又以泰國、越南和菲律賓感受最強烈。
政治與戰略方面,東協十國有37.9%感覺中國最具影響力,高出美國的31.2%,但擔憂比率也達68.8%。
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引述智庫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在被迫從美國、中國對抗之間選擇一方的情境下,逾半數的東南亞受訪者偏好與美國結盟,比率為52.3%比47.7%,一反去年的調查結果。
由星國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發布的「2025東南亞態勢報告」,自1月3日至2月15日,針對東南亞11國,包含研究員、媒體代表、非政府組織、地方政府官員、私人領域和公民社會代表共2023位人士進行調查。
結果顯示,受訪者中有52.3%偏好美國,47.7%傾向中國。去年的調查結果為50.5%選擇中國,49.5%選擇美國,為自2020年調查以來,中國首度超越美國;信任度方面,47.2%對美國表示信任,中國為36.6%。有過半民眾認為,東南亞國家協會(ASENA)應「強化自身韌性和團結以抵抗兩大世界強權的壓力」。
報告指出,越南和菲律賓對美國的支持尤其強烈,「可能是受到與中國發生中的南海領土爭議,以及與華府茁壯中的安全伙伴關係所驅動」;中國的有力支持者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汶萊和寮國,因素為深度經濟關係、貿易依賴以及對美國政策的不滿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