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復甦,走出三十多年的低谷。除了股市連續上漲之外,全球芯片製造商紛紛在日本擴展業務。分析人士認為,日本堅定的反共立場使日本贏得了財富以及世界主要國家的支持。
據日經中文網,反應日本股市的日經平均股價指數連續上漲,5月22日收於31,086.82點。這是自1990年7月26日(31,369.75點)以來首次超過31,000點,達到約33年來的高位。隨後兩天稍有回落。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南韓待的時間僅數小時,但南韓總統尹錫悅21日與蕭茲在龍山總統室的對談,卻確立了引人矚目的「韓德軍事秘密情報保護協定」,加強彼此國防合作,針對雙方所簽的秘密情報保護協定,國際關係學者分析指出,韓德鞏固雙邊關係旨在反制中國影響力。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尹錫悅與蕭茲對談牽涉層面廣泛,包含烏克蘭戰爭、東北亞緊張局勢以及最重要的中國問題,韓德簽署雙邊情報保護協定就在於反制中共影響力,與其他許多國家的雙邊協定一般。
中國近年來在亞洲影響力逐步擴張,除了單方面占領南海爭議島嶼,亦挑戰日本位於東海島嶼,並與印度在喜馬拉雅爭議區域發生摩擦等,促成了各國積極透過雙邊關係反制中國。
面對中國挑戰,德國開始加強其在印太區域所扮演的角色,2021年,德國
將軍艦部署至印太水域,並與他國海軍進行一系列軍演。特洛伊大學南韓校區國際關係教授平克斯頓(Dan Pinkston)分析表示,是因為北京的擴張主義政策,導致非中盟友開始加強聯盟。
南韓與德國簽署協定,分享受保護的軍事機密,啟動國防產業供應鏈進行合作,除了雙邊意涵外,亦代表南韓加深與北約關係,平克斯頓認為,韓德的合作情形,接下來在國際上會越來越普遍,南韓也有機會派軍前往北約參與演習。
當南韓在收攏西方盟友的時候,中共似乎也開始進行自己的外交行動,近幾個月以來,北京不斷與部分中東、中亞國家接觸,企圖建立起泛中聯盟,當起了中東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的和事佬,並於G7開會期間,同步與中亞五國舉行峰會。
平克斯頓最後表示,雖然北韓是當前首爾「最嚴重」、「最直接」的軍事威脅,但若將架構放大,會發現所有的問題與未來挑戰,都圍繞在中國身上,從台海議題、南海、人權到全球治理議題都是。
南韓總統尹錫悅去年5月10日上任以來,一改前朝文在寅政府「親中遠美」的立場,致力加強韓美同盟,引發在野黨和中國強烈批評以及不少民眾質疑。南韓統一部長權寧世(Kwon Young-se)日前受訪,再度被問及「在美國和中國之間走鋼絲是否對南韓更有利」的看法,他反駁指出,那樣會像《伊索寓言》中蝙蝠的結局一樣,被任何一方拋棄,最終不會有好下場。
根據大紀元時報報導,權寧世5月19日接受KBS電台節目訪問,當主持人問及尹錫悅政府加強韓美同盟的做法,是否會令北韓與中國關係更密切時,他以過去西德為例指出:「東西德分裂時期,面對美國和蘇聯的對峙,西德也面臨相同的困境。而鞏固與美國的關係,透過從中獲得的自由,與前蘇聯建立良好的關係,這是西德的做法。」
權寧世指出,在韓美同盟不穩固下,南韓想要透過中國解決北韓問題,將會受到各種制約,「我們應該考慮的是,韓美同盟得到劃時代的加強,會使南韓今後與中國對話時,南韓的外交空間大大增強,從這點來看,加強韓美同盟可以成為我們的武器」。
針對聽眾提出的「在美國和中國之間走鋼絲可能對南韓國更有利」的看法,權寧世再以西德為例指出:「過去西德內部也說過,如果西德在美國和蘇聯之間走鋼絲,走錯路,就會被在美國和蘇聯兩邊都拋棄。」
在本屆七國集團峰會召開之前,5月1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京會見了全球七大半導體企業首腦。七家企業包括台積電、三星電子、Intel、美光(Micron)、IBM、美國應用材料(AMAT)以及比利時半導體研發機構IMEC。全球七大半導體巨頭的首腦齊聚一堂實屬罕見。
岸田文雄在會見時表示,希望各企業擴大對日本直接投資,而日本政府將對半導體產業提供支持。希望就「供應鏈穩定化」這一全球課題引領討論,並不斷加強合作。
據《日經新聞》報導,美光宣布在日本投資5,000億日圓(36億美元),在廣島工廠引進生產最尖端產品的設備;三星將在日本橫濱開設研發基地;台積電表述考慮擴大在日本的投資,目前台積電已斥資86億美元在日本東南的熊本縣新建晶圓代工廠;Intel則表示,將深化與日本公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以開發用於半導體製造的技術和材料;美國應用材料(AMAT)未來數年將在日本招聘800名工程師,並將人員增至目前的1.6倍。
在這次會面前,IMEC已表態將在日本北海道設立研發基地,並在利用極紫外線(EUV)的最尖端光刻技術研發上與日本晶圓製造商Rapidus合作。IBM已經與Rapidus合作,開發2奈米芯片製作技術。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俊(Yasutoshi Nishimura)表示,日本政府將使用去年追加預算中的1.3萬億日圓(96.3億美元)來支持對外國芯片製造商的承諾。
日本政府提出目標,到2030年使日本半導體相關營業收入增至15萬億日圓(1,085億美元),達到目前的3倍。
日本的經濟復甦給世界帶來驚喜,被指「沉睡30年的日本」甦醒了。
自1986年開始,由於日本的貨幣政策與利率政策,日本興起投機熱潮,經濟飛速膨脹,尤其在股票和土地交易市場。日經225股價指數從1985年末的13,083點開始上升,四年間累計上漲了197%。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當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後,泡沫開始破裂。
1989年底,日經指數達到38,916的歷史高點,此後便開始下跌。至1992年3月,日經指數跌破20,000點;同年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到2008年10月29日的最低點6,994.9點,一跌就跌了20年,累積跌幅逾82%。後來稍有緩和。
1990年,日本政府對土地金融和購房按揭款進行控制。隨後日本銀行採取金融緊縮政策,導致泡沫進一步破裂。隨著土地價格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擔保的貸款出現了極大風險。當時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紛紛暴露,對日本金融造成了嚴重打擊。各項資本投資標的物都出現了來不及脫身的「套牢族」,大批公司破產,大批人員失業。
由於土地與股市的套牢金額通常極大,動輒超過一個人一生所能賺取的金額,因此導致日本許多家庭悲劇。恐慌心理使得消費和投資緊縮的效應相互加持,在毀掉泡沫成分的同時也砍傷了實體經濟。日本進入漫長的蕭條時期。
本次日本的經濟復甦,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股神」效應功不可沒。
巴菲特是日本股市的早期看好者。早在2020年8月,他旗下的投資集團巴郡‧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已耗資60億美元「批量買入」了五家日本商社股,同年11月又增持約24億美元。
巴菲特買的五家日本商社股票分別為丸紅商事、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住友商事和伊籐忠商事。近三年來,這五家日本商社的股價和業績表現出色,其中丸紅商事股價漲逾兩倍,三井物產、三菱商事股價翻了一番以上。
在本輪日本股市上漲之前,巴菲特表示,還打算對日本股票增加投資。他對日本企業看好,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外國投資者對日本投資。
關於巴菲特看好日本股市的原因,今年4月份他對《日本經濟新聞》提出了三點。一是為了分散國際投資;二是日本股票被嚴重低估;三是他希望投資「看得懂的企業」,因為他「不是在選股票,而是在選商業模式」,而日本商社的經營者「做出了很好的判斷」。
香港財商研究所經濟研究員宇文銘5月24日對大紀元表示,日本走出30年的低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堅定的反共立場。
宇文銘說,日本軍工股的表現近來非常亮眼,日本最重量級的軍工股三菱重工去年以來一路飆升,而巴菲特中意的五大商社股票,也基本上是軍工股的化身。
去年底,日本內閣批准了創紀錄金額的年度預算,其中軍事預算暴增20%,達到68萬億日圓(約550億美元)。而日本增加軍事預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日益強勢的中共以及難以預測的朝鮮。
川普(特朗普)時期,美國的戰略重心開始向印太方向轉移,圍剿中共逐漸成為全球的主題。宇文銘說,由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堅定的反共立場,美國在亞洲的所有同盟幾乎都有日本的身影,日本已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個軸心。
日本與美國的同盟包括美日台韓的「芯片四方聯盟」(Chip 4)、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等。《日經新聞》5月4日報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預計明年在日本東京開設亞洲的首個聯絡處。
宇文銘表示,目前世界格局正處於大的變動中,其中美中對抗是主線。美國對中共的擔憂,遠遠大於對俄羅斯的擔憂。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全球的財富也隨之重新洗牌。由於日本堅定地站在了美國這一邊,且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日本不僅贏得了世界主要國家的支持,也贏得了財富。
留言列表